
發表時間:2005/10/03 21:43:39
你或許不知道,當內心起心動念時的瞬間,因果便已開始運作,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意義..
沒有任何事比心地善良,行為仁慈更為重要
真正能幫助我們的,是要能指出我們的過失
貪戀的開始,也是所有痛苦根源的開始
沒有所謂的巧合,有的只是因果的呈現
因果也被稱為"業",簡單的說法就是你對別人所作所為再投射回你自身
因此每一個動念或行為,都會種下一個因,這些因會有好的,也有惡的
累世的因果的安排之下,你會擁有一個因果為你設計好的家庭和家人,還會讓你在某一安排好的時間內遇到一些人和事,有的人和你從前和你結的是好緣,因此即使才剛認識,就會有彷彿是認識好久或是一見如故的好朋友感覺出來,會彼此非常的投緣,大部份這樣都不會有太大的問題
另一種就是以前和我們有不好或不愉快交集的人,再次遇到時,就會很奇怪的自然會不合或是一方會對另一方特別不好或找麻煩(這不好還是有程度的呢),沒有理由的,就是如此,或許你在看這一段文字時會有一些感觸...
知道因果的運作方式,但也不要太執著而不知變通
二元性的對立,所有的事物都建築在此一原則上,連"因果"也不例外,透過這種原則,讓我們從中學習,業的作用即是如此,這些累世的業都是源自自己的所作所為,好的業(或稱為福報)是來自過去行善的結果,惡業也是來自過去惡行的結果,沒有任何人可以避免此一結果,從來沒有任何例外,然而業的的運作,並非是為了要懲罰而存在的,而是透過一種反運作讓我們從中學習,讓我們體驗在困境中的感受,學習如何在此一困境中作出最好的處置.
處在困境中的心態十分重要,除了要安於此一困境中,並要作出對自己最好選擇,因此心的感受十分重要,(要能了解這所有遭遇都是對我最佳的安排或考驗)
修行的基本要點就是讓我們遠離生命中對苦樂的恐懼和希求
滿足你所擁有的一切,就會免受各種無窮無盡的慾望所折磨,唯有了解這一點,心不再隨意動念了,修行才會變得容易多了
在調和內心,提昇心靈的內在層次時,正確的基礎極為重要,這就好比一顆有毒的種子是會長成一顆有毒的大樹的道理是一樣的(也就是錯誤的起點(或念頭不會造成對的結果是一樣的,這也就是為何怫經上說菩薩畏因,凡人畏果的道理是一樣的)
心不再隨意動念了,沒有我執我相的分別心時,身心靈都清淨了,再沒業心著力之處,生生世世的因果便不再困擾
凡事心存正念,對外是要以是否合乎正道,只要直覺覺得有問題的,或是不合乎常理的,就要遠這些人,事,物
簡單的說:修行是修正日常生活中的錯誤的行為,這是最基本的
修行的定義,就是一個已經建立了覺醒意念及覺醒心的人,因為心的直接經驗(來自生活經驗)而產生能將負面狀態轉化為清晰正面之思考模式,知性的轉變,意念也改變了,心也同時被深深地轉化了,也更柔軟了
簡單的說,這就是用全然不同於前的想法角度來重新審視從前的事,就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出現,要走出很多從前的傷痛,就是這樣來的
修行層次的分別
修正日常生活中錯誤的行為
修正自己的身語意錯誤的行為
我執我相心的去除,也就是比較和計較和分別心的去除
珍惜目前所有的一切
心定了,就不會隨意動念
心清了,就不會有不屬於自己的貪慾產生
心空了,就不會有對歡樂和痛苦的恐懼和希求
心沒了,就靜了
如還有餘力,就幫助別人
心無所求時,該是你的,它就自己來了,不是你的求也求不來
無心插柳柳成蔭可說是最高境界,這就是隨緣....
如果我們能夠早些了解來到此世的功課,或許在很多的處事上會有截然不同的變化吧,有時候我會這麼想,但是若是這些功課是要經過不斷的磨鍊才能學習到的,太早透露是否就如同事前洩題是一樣的呢?
有時候的困境彷彿會讓我覺得在二性的對立原則下,在不斷的探索爭扎中,內心和外在會慢慢發現其中微妙平衡的所在,進而尋求到真正的平衡點,或許這就是此一困境所代表的意義了,此後內心才能擁有真正的平靜的感覺
很多的事,問題很複雜,但答案卻很簡單......